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专业介绍
毕业去向
生活生活
学校悠久的历史、身后的学术与育人底蕴、完善的学科结构、精良的师资队伍、高效的创新平台和国家级人才培养双基地,为高水平与高素质的拔尖人才铺垫了坚实的成才基础。
学院师资力量精良。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42人,超过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3%教师具有海外学位。
学院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重点建设单位,设有生态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建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和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和抗性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和医学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教育部创新研究团体。科研实力雄厚,年均主持执行国家重大与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到位经费25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
学院紧密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从新生入学适应、学术科技、素质拓展、文娱体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着力推出了一批批精彩纷呈的学生活动。如学生的精品活动"绿缘讲坛"曾邀请《Science》主编Bruce Albers博士、王晓东校友、施一公院士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主题演讲,在全校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院瞄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要 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外多所优秀大学建立了2+2四年制双学士和3+2五年制本硕连读的多元化海外人才培养基地,让每一位有志海外发展的学生都能实现出国深造的梦想。近年来,学院年均60人次以上学生出国攻读学位、修读课程、参加学科竞赛、实习、学术会议以及科研训练等。
2014年IGEM大赛
2014年IGEM大赛
2014年IGEM大赛
2014年IGEM大赛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
QR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
跨世纪与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北京市名师6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
学院教学质量高,成果丰硕。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出版教材与教参30余部,其中14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入选国家或北京市精品教材,6部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
依托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创建了“3+1”的分段式人才培养体系,前3年主要实施专业素质培养;后1年利用与校内外国际级科技创新机构搭建的“学研结合”科研实践平台以及与生物技术高新企业搭建的“学企结合”技能实训平台,实施专业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塑造;依托国家和市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学院设立的本科生科研活动专项,使感兴趣的同学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学院还搭建了多元化的“4A数字课程平台”,全方位实现核心课程的网络数字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支撑人才培养质量。
获奖类别
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课程名称
普通动物学(含实验)
植物生物学(含实验)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含实验)
细胞生物学(含实验)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实验
生物学教学论
遗传学
学院设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按照生物科学类宽口径招生,前期打通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第二学年结束后,依照学生的禀赋、潜能和兴趣、分流到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实施专业方向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
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未来生物学相关科学研究与教学精英人才。
核心课程:大学数学、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及上述课程的实验、生物学野外实习、生物统计学。
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未来生物技术相关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营人才。
核心课程:大学数学、物理、化学、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制药概论、免疫学基础及上述课程的实验、生物技术企业实训、生物统计学。
生物学野外实习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堂
生物学野外实习
植物浸制标本
雏鸡类景观箱
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深基础、宽视野、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先后有8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为生物学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基础性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深造率(非师范专业)达60%以上,近20%毕业学生直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中励耘理科实验班约达35% 。学院每年向国内一流科教单位,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输送一批优秀本科生,毕业生的优秀综合素质,得到这些单位的普遍认可。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培养的公费师范生不仅具备良好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设计操作能力,而且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充分的教学实践经验,毕业的师范生能够担当教学一线工作,并在基础教育领域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2014届毕业生陈朱媛,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曾获2012年国家奖学金,2011年专业一等奖学金,2011年校三好学生,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01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3年公派到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实验室参加科研实习。
2017届毕业生张舒策同学,受益于宽口径模式的数理化基础优势,申请到阿尔伯塔大学攻读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
刘安迪
2013,2014年获京师一等奖学金,2012-2015年校三好学生
2013年获首都七校诺维信杯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第一名
2013年暑假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生态学大会
2013年下半期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交换学习
2014年-2015年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进行科研训练
2015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张全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0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
2008年获牛津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博士学位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优青基金获得者
王晓东院士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和资深研究员
198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1991年或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
2004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29合唱比赛
“遇见四季”服饰大赛
“太阳杯”足球赛
快乐秋游
猛禽中心志愿服务
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
2015北京马拉松
iGEM大赛金奖
美国大学生述说建模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