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学科建设» 学科规划
学科规划
       学院紧密围绕人类生存与健康以及生态安全等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发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生态学重点学科为核心的综合学科群实力,立足于以细胞增殖及调控分子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机理、动植物遗传与发育分子机理、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为主要特色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质量发展新突破。
生物学一级学科学科规划

生物学一级学科为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5年)。现为北京市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2008年),并拥有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7个和硕士授予权10个,其中细胞生物学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发育生物学2008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迄今,本一级学科中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和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已形成“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基因工程药物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三大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平台,启动了“细胞增殖调控与生殖发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为本学科的科技创与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学科面对国际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前沿,面向人类健康与粮食食品安全等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将学术前沿与学科优势相结合,科学化高度凝练研究方向,追求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质量,立足于“细胞增殖及调控分子机制”、“细胞分化与衰老及癌变分子机理”、“细胞信号转导与生殖发育基础”、“基因工程及应用生物技术”和“濒危物种生殖发育机理及繁育技术”等五大研究方向,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批新成果,一些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和《The Plant Cell》等本学科领域一流国际期刊上。
      未来五年,本学科将通过科技创新团队及其能力建设,实现本学科内绝大部分相关学科领域进入ESI 前1%,并使本学科的综合实力跃居国内一流和世界知名行列的建设目标。

生态学一级学科学科规划

      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态学科是我国创建时间最早的生态学科之一,拥有近100年的历史。本学科优势与特色突出,位居全国高校综合实力的领先地位。本学科1987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11年生态学由二级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2012年在第三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第一,同年获批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得到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的持续资助,已有的“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生态服务产业规划与设计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平台国内一流。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内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

     本学科面对生物多样性维持及生态环境保育等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战略问题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立足“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等特色研究方向,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一些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Ecology》、《Ecology Letters》、《Trends in Genetics》、《Science》、《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一流国际期刊上。

     未来五年,生态学科建设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面向科技前沿问题,重点强化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4个二级学科,推进种群生态学和进化基因组学、生态大数据集成与分析、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3个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特色学科方向。通过人才培养与引进、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保障措施,提升生态学综合研究与国际化水平,满足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生态学创新型教学团队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学领军人才;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生态学科;成为我国重大生态工程管理决策的智库。

生态学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 动植物标本馆 | 生物学通报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进入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