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国家大科普格局构建,培养青年一代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生态的了解,更好帮助学生构筑保护和建设新生态的意识,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密云区第一小学共同开展“生态教育”进校园系列项目。该项目以自然科普、实践观鸟课程为主要形式,着眼于自然教育及学生思维发展,加快推进自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新体系。
11月30日,“生态教育”进校园项目启动仪式正式召开。密云区园林局副局长王春平、北京市密云区园林局野生动物监测中心主任张德怀、密云一小书记蔡瑞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董路、副书记殷实、密云一小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以及“京师万物”科普宣讲团指导教师刘畅和7位成员出席本次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董路详细解释了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本次课程的理念。他表示,通过这类课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密云区园林局副局长王春平向孩子们普及了关于密云野生动物的知识,强调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密云一小书记蔡瑞山则介绍了学校对学生开展的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
启动仪式结束后,领导、专家和家长代表共同走进校园,亲临生态教育课堂。
生命科学学院“京师万物”宣讲团的六位志愿者刘茂顺、袁嘉瞳、陈婧娴、赵珍、邵宇婷、强思雨为孩子们带来了题为《和野生动物交个朋友吧》的课程。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野生动物的知识,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好奇心,反响热烈。
12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京师万物”宣讲团为密云区第一小学的学生开展了第二次科普授课。由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6名同学刘茂顺、袁嘉瞳、陈婧娴、赵珍、邵宇婷、胡雨苹为密云一小四年级6个班级的270名小学生开展了题为《天空中的精灵——美丽的鸟类》的科普授课,讲述有关鸟类的生物学知识。
主讲人首先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什么是鸟?”激发同学们的思考。随后,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一起回忆和辨别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进一步明确了鸟类的概念与特点。
在科普过程中,主讲人们运用生动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呈现了各种鸟类的叫声,让同学们更加形象地了解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
宣讲团成员还特地携带观鸟望远镜,邀请同学们学习使用,进一步感受观鸟的乐趣。同学们踊跃参与,对鸟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最后,主讲人们布置了生态实践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在周末探寻、拍摄并记录身边的鸟类。
12月28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为密云一小的学生开放了东北虎豹多样性国家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动植物标本馆两个科普基地,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生态教育课程。 上午10:40,密云区第一小学的同学们抵达北京师范大学,并于生命科学学院集合。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在动植物标本馆与东北虎豹多样性国家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参观。
在动植物标本馆中,讲解员不仅就标本馆内陈列的各种标本的物种进行讲解,还介绍了相关生物背后的故事与演化进程。同学们在此过程中不仅学到物种本身的相关生物学知识,还了解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加深了对动植物的理解。
在东北虎豹多样性国家科学观测研究站中,2022级博士党支部的王士政和苏元博两位虎豹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从东北虎豹的相关知识与东北虎豹观测研究站的作用两方面展开讲解。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认真思考相关生物知识、积极回答讲解员的问题、观看东北虎豹的视频影像,收获良多。
未来,生命科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密云一小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生态文明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重点开展观鸟、野生动物保护和密云生态建设知识教育,让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人人学习、教学互动、生动活泼的生态教育机制,为全面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校园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