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党建之窗» 支部风采
详细信息
【研精覃思】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博士党支部与人工智能学院硕士第三党支部共建开展“通晓古今 读懂北京”主题党日活动
    2025-03-17  浏览次数:

沿着历史的长河回溯,探寻这座不朽之城的发展脉络与变迁轨迹。2025年3月15日下午14时,2024级博士党支部与人工智能学院硕士第三研究生党支部、硕士第四研究生党支部、博士第一研究生党支部共同开展“通古晓今 读懂北京”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党员共计40余人参加。



挖掘一段历史


1955年,北京市政府成立了都市规划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基于1953年草案并参照莫斯科总体规划的初步城市规划方案,该方案在“大跃进”前夕背景下强调建设现代化大工业基地,计划将市区城市规模扩大到600万人。然而,1958年党中央作出人民公社问题决议后,北京市委对该方案进行了重大修改,强调工农结合和城乡新市镇发展,市区规模压缩至350万人,市域范围扩大至16800平方公里,提出郊区工业发展。这一方案有效控制了市区工业发展,增加了绿色空间,但也导致郊区工业布点过多、过散,造成浪费,同时城市内一些不实用的住宅和公共设施也浪费了资金。尽管该方案得到中央书记处认可,但由于后来的三年困难时期和国际形势变化,未获中央正式批准,但“文化大革命”前的城市建设大体按此方案进行。


寻找一个人物


何思源(1896年7月—1982年4月28日),男,汉族,出生于山东菏泽,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中国教育家、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常自称“曹州府人”。 1928年4月,任国军总司令部政训部副主任兼法科主任。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国民党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成立,以王耀武为主,何思源、庞镜塘为副主任;同年,调任北平市市长。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他是北平市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等。他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从事编译工作,发挥其精通英、德、法、俄4种外语的特长,笔耕不辍,译著甚丰。1982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分享一段故事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设计和建设体现了创新、环保和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各个场馆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感和艺术感,而且在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例如,场馆的布局和设计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减少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同时,场馆的建设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此外,这些场馆的设计还考虑了赛后的多功能利用,确保它们能够在冬奥会后继续为公众服务,成为推动当地体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设施。总的来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设计和建设是现代建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成功结合。


拍摄一张照片


国家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以提升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统筹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安全便捷、连续贯通、多元包容的环境。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都应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实现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建设人性化、系统化、智能化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无障碍设施。此外,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化的新进程,对构建全社会“无碍”新格局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留下一段感悟


覃富兵: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展览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多媒体展示,让我深入了解了北京的城市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从古老的胡同韵味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展览生动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尤其是对于未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思路,展览馆通过模型与数字展示,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智能、更绿色的北京。展览馆还展示了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在城市发展中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北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期待。

白静: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厚重的历史感与现代化的规划图景交织,深刻诠释了首都的“前世今生”。从“北京湾”铜雕的壮丽地貌呈现,到1:750城市规划模型全景展示,北京三千年的建城史与新时代的宏伟蓝图跃然眼前。作为党员,这不仅是一次对城市发展的认知更新,更是一场初心使命的再唤醒。展馆通过纪录片、古城中轴线模型等展项,生动展现了北京从古都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成就,彰显了党领导下首都建设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站在未来家居展区与奥运场馆模型前,更感受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力量。此次参观让我深刻领悟到,党员的责任不仅是铭记历史,更需以行动融入发展大局。无论是基层治理的“小巷管家”精神,还是标准化研究对城市建设的支撑,都启示我们:立足岗位、服务首都,方能以小我之力汇聚时代洪流。未来,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念践行“首善标准”,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王璐莹: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更是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活生生的实体。展览馆展示了北京城市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的规划愿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国家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等重要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不仅要继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更要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展览馆中展示的“绿色北京”“智慧北京”等理念,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决心和信心。

 

生态学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 动植物标本馆 | 生物学通报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进入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