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生命科学学院致知党支部、物理与天文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学院1305班党支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共同开展“铭刻原子初心,赓续精神星火——‘两弹一星’精神溯源“主题党建联学活动。
这场跨越学科、跨院系的党建实践,汇聚多领域智慧力量,既是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伟大“两弹一星”精神的致敬,更以精神火炬照亮青年前行之路,助力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科技强国的新篇章。
01探访功勋足迹,聆听历史回声
活动首站抵达“两弹一星”纪念馆,其坐落于怀柔山区腹地,四周被层层绿荫环抱,整体氛围宁静而肃穆。这座纪念馆意义非凡,是钱学森先生当年回国后,亲自参与选址并主持创建的我国首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旧址。馆内共设有三大展馆——“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主题展、功勋人物生平事迹展、以及还原历史场景的S1试验区(怀柔火箭试验基地专题展),多角度呈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科研历程。
事业展
讲解活动正式开始前,同学们首先通过观看宣传片的方式,对中国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以历史事件发展为时间脉络,从原子弹与氢弹的研制、火箭与导弹技术的突破、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发等多个关键维度,系统且全面地学习了”两弹一星”事业的完整发展历程。
功勋人物展
随后,众人沿着镌刻着历史印记的功勋路缓步前行,逐一瞻仰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纪念碑。石碑上的鎏金姓名与生平事迹,在阳光下折射出岁月的厚重感,让人真切体悟到先辈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他们将热血熔铸于国家重器,把姓名藏进历史尘埃,用毕生奉献诠释着科技报国的赤子情怀。
S1试验区
最后,同学们步入火箭试验基地S1试验区参观。展厅内,泛黄的科研笔记泛着岁月的墨香、斑驳的实验仪器布满锈迹——这些珍贵的历史原件静静陈列,以最质朴的姿态无声诉说着当年“一间平房做实验室,一把算尺丈量太空”的奋斗岁月。同学们久久驻足凝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与曾经在这里挥洒热血的科研前辈们展开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
02激荡青春之声,澎湃未来力量
参观结束后,全体同学齐聚教室,聆听北京师范大学励学理论宣讲团王嘉璐同学带来的《星火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宣讲。
王嘉璐同学以诗史交融的语言风格与考据严谨的案例铺陈,深度解读“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她回溯戈壁深处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的岁月,讲述面对技术封锁时自力更生的突破历程,展现老一辈科学家以忠诚为底色、坚韧作脊梁、担当铸丰碑的精神风貌。特别提及郭永怀院士牺牲前护紧核武数据、王承书先生三次隐姓埋名等事迹,让抽象的精神化作可触的细节。这场宣讲不仅传递知识,更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激励青年学子勇担科技报国使命。
03香囊藏“廉芯”,匠心守正气
最后环节,北师大的同学们精心准备了香囊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中,大家一边制作香囊,一边在卡片上书写“清正”“奉献”等廉洁关键词,随后将满载寓意的寄语卡片放入香囊。这些香囊以青白二色棉麻布为材,填充艾草、薄荷等香料,取“清清白白”“祛除杂念”之意;红色细绳缠绕其间,暗喻“坚守纪律红线”。
在互赠香囊的温馨氛围里,传统文化与廉洁理念巧妙交融,同学们既传承了端午习俗,更将廉洁自律的种子播撒心田。
活动尾声,大家高举亲手制作的香囊合影留念,快门按下的瞬间,不仅定格了灿烂笑容,更记录下这一次难忘的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此次联学活动宛如一座精神灯塔,为两校党支部的同学们指引前行方向。从探访怀柔火箭试验基地,触摸历史奋斗的足迹,到聆听主题宣讲,与先辈精神产生深度共鸣,活动既是对 “两弹一星” 精神的致敬与传承,也为青年学子锚定了奋斗坐标。它激励着青年们在科研逐梦路上,既要怀抱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壮志,又要秉持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执着,以创新突破回应时代课题。
同时,本次活动以党建为纽带搭建知识交流桥梁,汇聚不同学科思维火花,是“红色 1+1+1”党建模式的创新实践,为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