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党建之窗» 支部风采
详细信息
【博学博闻 研精覃思】2022级博士党支部与2024级博士党支部共建开展“走进人民大会堂,感受国家力量”红色足迹活动
    2024-12-23  浏览次数:

在天安门广场旁,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国徽高悬,熠熠生辉。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人民大会堂为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2016年9月29日,人民大会堂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为激发青年爱党爱国热情,强化青年责任担当,2022级博士党支部与2024级博士党支部共建于2024年12月21日开展“走进人民大会堂,感受国家力量”红色足迹活动,感受人民大会堂的庄严肃穆,气势宏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刻理解人民大会堂的政治意义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坚定信念。

挖掘一段历史


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首的“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当代建筑史的骄傲。这座经典建筑,承载了新中国城市建设的雄心,也见证了国家的历史变迁。1958年,临近国庆,设计团队经过7稿的打磨,共绘出84个平面图,189个立体图,却依然找不到完美的方案。淘汰的设计稿里,有中国古代风格,也有苏联风格,设计思路分成两派,一派参照故宫,一派学习苏联。直到10月14日,才从重新设计的方案中选出三个,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北京规划局。最终,北京市规划局的方案脱颖而出,成为我们眼前的这座经典建筑。而“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还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定的。1959年9月9日,他参观即将竣工的大会堂时,听到还没有命名,便说:“就叫‘人民大会堂’吧!”于是,这座建筑有了自己的名字。

寻找一个人物

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有三幅湘绣作品格外引人注目:《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岳阳楼》和《张家界》。这些作品背后,有着成新湘这位湘绣艺术家的感人故事。



成新湘,一位从普通绣工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湘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女性,她的故事是坚持与奉献的典范。1989年,成新湘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进入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作,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她从零开始学习湘绣技艺,在启蒙老师蔡静溪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湘绣大师。2002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接到了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绣制作品的重任。成新湘和近百位画师、绣工一起,历时14个月,完成了这三幅巨作。其中,《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是湘绣史上最大尺幅人物绣像,展现了57个来自不同民族的人物,色彩丰富,针法细腻。这项任务不仅是对技艺的挑战,更是对精神的考验。成新湘和团队成员三班倒不停工,以极高的热情和责任感,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成新湘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她不仅是湘绣艺术的传承者,更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代表。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应该追求卓越,以匠心铸就梦想。

分享一段故事

绘就山河壮丽,彰显时代精神,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有一幅气势恢宏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它不仅仅是一幅画卷,更是新中国历史与精神的艺术写照。

这幅画作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位国画大师的心血结晶。1959 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展现祖国的壮美河山,他们接受了创作这幅巨画的任务。创作过程充满挑战,画幅巨大,需融合多种绘画技法与风格,且要精准传达出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中描绘的豪迈意境。



两位画家深入实地写生,饱览山川胜景,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崇敬融入笔端。从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到郁郁葱葱的江南山水,从奔腾不息的黄河到连绵起伏的群山,都在画中得以精妙呈现。画面中既有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山川轮廓、树木形态,又有大胆豪放的泼墨渲染出的磅礴气势,旭日东升,光芒万丈,照耀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寓意着新中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它的问世,成为人民大会堂的艺术瑰宝,见证了国家的重要时刻与发展历程,向国内外宾客展示着中国的壮美山河与文化底蕴,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懈奋斗,让每一位观者都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浑与伟大,以及建设新中国的壮志豪情,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其价值与意义早已超越了绘画艺术本身,深深印刻在新中国的文化脉络之中。

拍摄一张照片

   


人民大会堂的每一步都是历史,每一角都是故事。抬头望去,光,层层叠叠的散开,温暖包容,深远宏大。天花板上精美的装饰,宛如繁星点点,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诉说着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故事。在这里,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呼吸,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记录着奋斗与辉煌,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荣耀,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留下一份感悟

今天,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有幸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真是一次充满震撼的文化和历史体验。作为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大会堂的庄严与肃穆让我肃然起敬。会客厅装饰华丽,顶灯设计独特,令人目不暇接;每一处细节都精致考究,展现了中国艺术的精湛。这次参观让我对人民大会堂有了深入了解,也对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欣赏。我为祖国自豪,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

——2024级博士党支部 杨靖渝

一大早,我怀着激动虔诚的心情来到这中国政治活动的中心,人民大会堂。于1958 年建成,建筑平面呈“山”字形,进门就有一种庄重典雅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我的内心也变得严肃端正,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会堂内让人印象深刻的包括万人大礼堂、宴会厅、国家接待厅、各省市自治区的会议厅等,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和形式的会议、活动需求。人民大会堂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经常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和外交活动,也是我从小看新闻联播里熟悉的场景。同时,它也是中国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场所,来参观大会堂的人们很多而且热情高涨,与会堂整体情景汇融在一起,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色。

——2022级博士党支部 谢小兵

 

生态学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 动植物标本馆 | 生物学通报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进入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