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五四精神,2025年3月9日下午14时,2024级博士党支部组织参观北大红楼旧址,共有17位支部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挖掘一段历史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协约国之一参加会议,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然而,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诉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及各界爱国人士群情激愤,纷纷通电谴责日本行径,要求政府坚持主权。中国和会代表提交说帖,要求归还山东主权及废除“二十一条”,但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准备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于1919年6月28日签订《凡尔赛和约》,仍将山东权益转给日本。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引发民众强烈不满,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在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未出席签字仪式。
寻找一个人物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堂,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1920年初,他筹备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以及党领导的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紧密相连。
分享一段故事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市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的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的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太原等地学牛,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拍摄一张照片
1920年初,陈独秀因在武汉发表社会主义革命演讲被驱逐,返回北京后面临京师警察厅的逮捕。李大钊为确保其安全,决定护送陈独秀出京。途中,二人在骡车上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开启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
1920年3月,李大钊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成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在党的名称问题上,李大钊主张定名“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在李大钊领导下成立。随后,各地先后建立8个党的早期组织,党员50余人。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此后,陈独秀担任中共中央局书记,领导全国党的工作,李大钊负责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二人领导下,中共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高潮。1925年,五卅运动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胜利,沉重打击了英日帝国主义。
留下一段感悟
陆舒艺:2025年3月9日,我们组织参观了北大红楼,我深感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与革命精神。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这里见证了无数先贤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足迹。漫步于古朴的走廊,仿佛能听到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的激昂辩论,感受到他们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变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红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我们当代研究生继承先辈遗志,勇于探索,敢于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覃富兵:参观北大红楼的经历让我深受启发。踏入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建筑,我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底蕴。红楼不仅是北大重要的历史遗迹,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变迁。在这里,我了解了许多革命先辈的事迹,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与牺牲。红楼内的展览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让我对北大人所倡导的“和平、民主、科学”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
甄亚楠:参观北大红楼,我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长廊,感受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红楼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精神遗产。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前行的精神气韵,体会到文化的力量。它跨越时空,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北大红楼让我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更加自信,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
王丽博:北大红楼这座见证了新文化运动风云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姿态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激荡与觉醒。阳光透过拱形的窗棂洒在木质地板上,光影交错间,我仿佛看见了陈独秀先生伏案疾书的身影,听见了李大钊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那些泛黄的书页、斑驳的桌椅,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觉醒的故事。站在二楼的走廊上,望着天井中婆娑的树影,我深深感受到:北大红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它提醒着我们,思想的觉醒永远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了先贤们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热血与激情。离开时,我再次回望这座红色的建筑。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像一位智者,注视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中华民族在觉醒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