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新时代征程中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3月2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格致党支部在生态所A105顺利举办《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影活动。
1963年3月 设立“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于1960年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中,他苦练军事技能,热心助人,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多次立功受奖。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1963年3月初,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正式发表该题词,随后全国掀起学习热潮。党中央为延续这一精神,将每年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并扩展至整个三月作为“雷锋月”,以便更广泛地开展学习活动。“雷锋月”不仅是纪念一位英雄的符号,更是弘扬集体主义、践行社会责任的全民行动。
《离开雷锋的日子》
《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了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雷锋因意外牺牲后,用一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故事。1962年,乔安山与雷锋共同执行任务时,倒车时不慎撞倒柞木杆,致使雷锋重伤身亡。这使乔安山陷入深深的自责与痛苦,自暴自弃一段时间后,他选择继承雷锋的遗志,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展现了雷锋精神跨越时代的精神内核。在观影过程中,观影成员们被乔安山面对误解仍坚守信念、无私奉献的品格深深打动。
观影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构筑民族精神的高度,将弘扬雷锋精神置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大背景下,这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在新时代从雷锋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是社会的呼唤、人民的需要。同志们在观影过程中同样感悟良多:
观看《离开雷锋的日子》,我深受触动。影片中,乔安山在雷锋离去后,将雷锋精神扛在肩头。面对误解,他坚守善良;看到他人有难,他毫不犹豫伸出援手。这让我明白,雷锋精神从未远去,它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次善意之举中。
作为党员,我们应像乔安山一样,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在日常工作里,主动服务群众;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从点滴小事做起,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温暖力量。
——展科迪
乔安山,一个相比“雷锋”或许鲜为人知的名字。但这样一个平凡渺小的人,在他的班长雷锋逝去的日子里,用一生践行了对班长的承诺,将雷锋精神刻进了自己的生命中。曾经的他只是一个学识不高的普通士兵,是雷锋不断劝告他认真学习毛主席思想、戒烟、给母亲买药。雷锋逝去后,他仿佛脱胎换骨。逝者难归,他便用日后的每一次行动践行雷锋高尚的精神。拒绝关系户先上车的坚决执拗、一路疾驰送孕妇到医院的人民至上、义无反顾救下车祸伤者的无私善良……哪怕被污蔑欺诈,哪怕饱受误解,他始终不变心中的坚守,在亲身践行的同时,以雷锋战友的身份给小学生作报告,和小时接受过雷锋关爱的学校校长一样,在下一代心里种下雷锋精神的种子。
虽然雷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但是他善良、责任与无私奉献的动人精神,会由乔安山、他曾关怀过的小学生们,乃至于一代代心存善念和道德的我们共同传承下去。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温暖、照耀更多的人们,让雷锋精神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邱子淇
在物质浪潮翻涌的时代,《离开雷锋的日子》用乔安山的生命轨迹,重新点燃了精神灯塔的火焰。这个普通汽车司机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雷锋精神的本质不是纪念馆里的青铜雕像,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生活哲学。面对"雷锋精神过时论"的喧嚣,乔安山用行动作出最有力的回答。当物质主义蚕食着道德根基,他的选择如同穿透雾霭的晨光,提醒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不是智能设备,而是扶起跌倒老人的勇气;需要的不是精致利己主义,而是温暖他人的赤子之心。
——马骁
观看《离开雷锋的日子》,我深受触动。影片中,乔安山因意外导致雷锋牺牲,他深陷自责,但并未消沉,而是将雷锋精神融入生活,无怨无悔地帮助他人。他救人被误解,却初心不改,这种无私奉献让我敬佩不已。
作为一名硕士生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乔安山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守初心,传承雷锋精神。在科研中,我会以雷锋的钉子精神钻研学术;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助人为乐,为身边人排忧解难。雷锋精神永不褪色,我们要用行动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吕墨晗
看了这部电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乔家父子的货车因为一些原因无法行走,而往来车辆或推诿婉拒,或爱莫能助。然而第二天的清晨,一群骑着自行车,戴着跃动的白鸽图案的红色帽子的学生从远处赶来,齐心协力将货车拉出泥潭,而带领学生的老师,是雷锋同志曾经辅导过的学生,在帮助乔安山脱困后,乔家父子询问需要多少钱时,青年志愿者只是递给乔安山一顶红色帽子,并解释道:“帽子中央是一只和平鸽,周围环绕着一颗心形图案。和平鸽象征传递善意与和平,心形则代表无私的爱心,我们不需要钱。”这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个人带动一个人,再带动一群人,带动一代人去传承雷锋精神。
——张欣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时代新青年奋勇向前。而我辈少年更当自强,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