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党建之窗» 支部风采
详细信息
【崇德向善】崇德党支部暑期公益科普课程成果总结
    2025-09-10  浏览次数:

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崇德党支部成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有关意见,在2025年7月至8月通过线上或线下前往北太平庄街道以及北京科学中心,为市民进行公益科普授课。

01《人体器官知多少》

2025年7月11日,崇德党支部王雨彤同学为北京科学中心的学生们开展《人体器官知多少》科普课程。



本课程讲解了人体重要器官的养护知识,包括心脏、肝脏、胃、肌肉、骨骼、血液等。详细介绍了各器官的功能、健康指标、常见问题及预防方法,并提供了科学养护法则,如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情绪管理等。课程还通过动画短片警示器官健康的重要性,强调科学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关键作用。

2025年7月17日,崇德党支部沈淞玉同学为北京科学中心的小朋友开展《人体器官知多少》科普课程。



课程通过清晰的PPT图片和科普视频,向小朋友们讲解了人体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发放了知识小贴士。孩子们认真观看了心脏工作的视频,了解了血液循环的过程。在播放呼吸系统相关内容时,小朋友们跟着视频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课后,他们仔细阅读小贴士上关于保护器官的提示,比如按时吃饭对胃的好处、充足睡眠对大脑的重要性等。不少孩子表示,通过这节课更清楚地知道了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以后会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02《萤火虫的发光奥秘与生存困境》

2025年7月12日,崇德党支部周茹同学在北京科学中心为20余名小学生开讲《萤火虫的发光奥秘与生存困境》。



课程由支部精心备课,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和故事,介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卵-幼虫-蛹-成虫的完全变态过程、陆栖与水栖的不同生境,以及幼虫捕食蜗牛、成虫闪光求偶等趣味知识,并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工业废水、光污染、杀虫剂滥用给萤火虫带来的生存困境,做暗夜守护者和民族生态智慧的宣传者。同学们被一闪一闪的“冷光”故事深深吸引,也意识到原来萤火虫是我们环境健康的指示灯,纷纷表示以后要更加注重保护环境,让萤火虫继续点亮夜空!

2025年7月29日,崇德党支部庞艳荣同学携手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起云支教”项目,开展了一场题为《萤火虫的发光奥秘与生存困境》的科普课程。本次课程内容由支部马甫贺同志和魏莘烁同学共同设计完成。



课程运用丰富的图片与视频资料,系统介绍了萤火虫的分类、发光机制、栖息环境、繁殖行为及分布范围等知识。同学们深深沉浸于萤火虫发出绚丽光芒的神奇故事中。该课程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科学视野,也使同学们更真切地认识到这一物种当前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课后,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为守护萤火虫及其栖息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03《鸟类飞翔的秘密》

2025年7月16日,崇德党支部高俪纯同学为冶建院社区的学生们讲解《鸟类飞翔的秘密》科普课程。



课程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有趣的互动,详细讲解了与鸟类飞翔功能相适应的结构,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观察大自然的飞羽精灵。同学们被有趣的鸟类飞翔原理深深吸引,沉浸在鸟类飞行姿态视频中,亲眼目睹鸟儿如何凭借独特的翅膀构造、轻盈的骨骼系统以及高效的呼吸系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参与模拟鸟类翅膀的小游戏,直观感受翅膀形状、羽毛排列对飞行的影响。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科普课程不仅让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更激发了对大自然探索的热情。

04《关于入侵物种的“那些事儿”》

2025年7月30日和8月15日,崇德党支部黄小丫同学为北京科学中心及金融街街道的学生们开展《关于入侵物种的“那些事儿”》科普课程。



课程首先介绍了会飞起来打人的亚洲鲤鱼和覆盖力极强的葛藤这两种入侵生物,拓展了小朋友们对入侵的科学理解,当这些入侵生物进入到食物资源更加丰富的新环境中,会对本地的生物产生严重的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大家识别身边的入侵物种,如小龙虾、水葫芦、豚草等,充分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05《柳树也有性别?》

2025年8月1日和8月15日,崇德党支部黄小丫同学为北京科学中心及金融街街道的学生们开展《柳树也有性别?》科普课程。



课程从自然界中的雌雄性别引入,通过丰富的柳树照片与科普视频介绍了柳树的性别以及柳絮的产生,呼吁大家在春季防范柳絮过敏,不要玩火引燃柳絮。小朋友们被有趣的柳树小知识所吸引,学习了柳树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特征,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辨认柳树的性别,成为了大自然中的小小侦探。

支部成员们设计并完善的科普课程丰富多样,旨在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每一位参与授课的同学都以他们的热情和专业知识,带领孩子们欣赏自然的奇妙,感受科学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未来,崇德党支部还会继续努力,推出更多更优秀的课程,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生态学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 动植物标本馆 | 生物学通报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进入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