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党建之窗» 支部风采
详细信息
【立身行道】立身党支部顺利开展第十二期“立身说”红色文化分享活动
    2025-05-07  浏览次数:

贝时璋与新时代科研任务

2025年4月30日晚,立身党支部陈瑶同志于生态楼A105开展第十二期“立身说”分享活动。陈瑶同志以“贝时璋与新时代科研任务”为主题,深情讲述了“百岁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的精彩事迹。



人物简介

贝时璋先生享年107岁,他的人生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经历了几个时代,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他曾是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教学部主任,被人们尊称为一代宗师,为国家培养了一代代科技人才。

他是1948年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及其学部的建立,他高瞻远瞩、倡导学科交叉,开创了我国的生物物理学和宇宙生物学;他勤勉业精,1928年25岁时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他在教育和科学生涯中取得的学术成就赢得他的母校的厚爱,图宾根大学又先后为他颁发了四张博士学位荣誉证书,德国政府还授予他“惟一学术公民”称号,他得到了举世无双的殊荣。

在太阳系中,有一颗闪烁的国际永久编号360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贝时璋星”,昭示着他为科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入党初心

在202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中,展出了包括贝时璋在内的100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

据展览资料显示,贝时璋在其申请书中表达了对党的坚定信念和对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他强调:“只有坚决地、有效地进行改革,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科研机构也是一样,只有奋勇直前、不怕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出好成果、出好人才,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不断兴起技术革新,促使我国科学技术进入世界前列” 。



学习感悟

本次“立身说”通过聚焦贝时璋院士的生平事迹与,展现了贝院士“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家国情怀。让我们一起赓续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奋发前行。


 

生态学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 动植物标本馆 | 生物学通报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进入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