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本科;2002-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开展中国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研究工作;2005-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开展中国印支虎和东北虎的种群及栖息地研究工作, 2013年获博士学位。2011-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2013年, 留校任教至今。现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论文。独立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和科学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等。兼任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猫科动物专家组(Cat SG)成员(2009- )等。
■食肉动物的基础生态学研究。包括:1) 大型猫科动物。通过大尺度/长期的中国虎豹监测网络(Tiger-leopard Observation Network in China, TLON),开展中国境内野生虎豹种群及动态、繁殖、扩散的监测和研究。使用红外相机(Camera trap)、3S、分子标记等技术,从分子、个体、种群和景观水平系统性地开展中国野生大型猫科动物的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2) 中小型食肉动物。从营养级联(Trophic cascades)相关理论来开展同域分布的中小型食肉动物的共存和竞争机制研究。食肉动物的基础生态学研究将为中国野生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及食肉动物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基础。
■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和调查。探索和发展红外相机(camera trap)技术的应用和理论,结合5G、AI、实时传输等ICT新技术,研发新一代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完善大中型兽类野外调查技术。在国内多个省份的林业部门、保护区、科研机构和保护团体合作生物多样性调查,开展“天地空”一体化监测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濒危物种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方法,研究兔狲、鬣羚属等物种的谱系地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