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学子园地» 工作动态» 新闻动态
详细信息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赴湖北武汉开展实践学习
    2023-12-05  浏览次数:

2023年11月17日至19日,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孙林老师、谷世鹏老师带队,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15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前往武汉参与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研学从参观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至参访鼎康(武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结束,同学们收获颇丰。


师生在武汉大学牌坊下合影


11月17日上午,队伍从北京西站出发,下午抵达武汉,直接前往武汉大学参观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师生们漫步在武汉大学如诗如画的校园中,率先来到了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2005年3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实验室主管部门为国家教育部,依托单位为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近年来,实验室围绕国家需求,紧扣国际科技前沿,以引起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的病毒(如冠状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艾滋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从分子、病毒、宿主细胞、机体和人群等不同层面上,研究病毒感染的分子过程及其伴随的生命现象,阐明病毒感染、免疫与致病的分子机理,揭示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完善我国病毒资源与信息库,发展病毒病诊断与防治新技术。


师生在生命科学学院门口合影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室的历史沿革、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实验室是如何与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评选上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故事。介绍过后,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部分研究间与实验室使用的仪器,同学们兴致勃勃,向老师提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

紧接着队伍前往附近的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储昭辉教授带领讲解。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获科技部批准建设,2016年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生命科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优秀类。2022年5月首批通过国家科技部重组论证,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验室长期开展水稻生殖与发育、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优势利用的有关研究,先后在红莲型、马协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新质源的发现与利用、光敏核不育系研究与开发、水稻生殖生物学与细胞工程、野生稻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同学们了解了实验室的概况,并参观了几间温室。大家无一不对优良的实验条件和实验室的突出研究成果感到惊叹,并流露出对于未来参与相关领域研究学习的强烈兴趣。


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


储昭辉教授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同学们参观水稻培养实验室


之后,队伍来到了同位于武汉大学校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CCTCC)。中心位于一座90年代建成的建筑内,是1985年经国家专利局、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专业培养物保藏机构。1987年,中心加入了世界培养物保藏联盟,1995年CCTCC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批准,成为布达佩斯条约确认的国际培养物保藏单位(International Depository Authority, IDA),在国际上具有保藏专利培养物的资质。中国目前有3个IDA,CCTCC便是其中之一。CCTCC的保藏范围很广,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动植物病毒、噬菌体、人和动物细胞系、转基因修饰细胞系、杂交瘤、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种子、克隆载体、基因片段和基因文库等生物材料。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由中心的副主任沈超带领,同学们参观了CCTCC的一层和二层。沈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用于储存培养物的大型液氮罐,并向大家展示了一件未在使用的液氮罐内部构造,同学们兴趣盎然。接着沈老师介绍了培养物保藏的流程,恰逢研究员在封装样品,同学们亲眼见到并了解了实验操作的流程,表示非常新奇,收获颇多。

研究员正在封装样品


中心的大型液氮罐


上午的行程暂告一段落后,师生在武汉大学校园内参观,饱览了学校的美景风光。


参观武汉大学樱园


11月18日早,队伍参访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WIV)。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前身是武汉微生物研究所,于1956年筹建,由著名病毒学家高尚荫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陈华贵院士和一批老一辈科学家共同创办,1958年正式宣布成立,主要从事农业病毒和环境微生物研究。1978年最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依托中科院高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集群平台,重点开展病毒学、免疫学、新兴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同时,着力在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前沿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技术转移能力,增强应对新发传染病和突发疫情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所下设分子病毒学与病理学研究中心、微生物学与纳米学分析中心、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新发传染病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

队伍受到了研究所的热情招待。周溪副所长和王燕飞老师为大家介绍了WIV的大致构成与特色,并介绍了当前我国在病毒学研究领域面临的难关和取得的进展。介绍过后,师生便被带领到模式实验室,由单超副主任为大家讲解P3和P4生物实验室的工作原理及实验室内部观,以及在该级别实验室工作的研究员的工作流程。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P4 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的P4 实验室,也是国内唯一拥有一类病原的P4实验室。P4实验室在建筑设计、管理和操作程序上有严格的要求,它必须为独立建筑,配备严格的安全控制和附属保障系统,对环境保持负压,防止微生物外泄,且有严格的封闭系统,包括人员出入的气压门、高效空气过滤器,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灯等。单老师的讲解引人入胜,使同学们对病毒学研究心生向往。


队伍受到热烈欢迎


周溪副所长为同学们讲解


1.png

队伍参观园区



单超副主任为同学们介绍模式实验室


在模式实验室的学习之后,队伍来到了分析测量中心,以冷冻电子显微镜为重点展开参观。WIV拥有300kV和200kV的冷冻电子显微镜,一进入显微镜室,同学们便被庞大的高达一层楼的冷冻电镜所震撼。高丁老师介绍了实验室平时使用冷冻电镜的流程,并展示了部分实验用品和冷冻电镜拍摄的照片,大家纷纷表示赞叹,积极与老师交流,展现出对冷冻电镜技术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高丁研究员(左一)为大家讲解介绍以及展示独特有趣的电镜照片


  3.png

李淑芬研究员(左图)与王岸(右图)为同学们讲解

之后,大家跟随李淑芬研究员参观了所内博士生的实验研究环境与各种实验室,并与在读博士生王岸面对面接触,亲身感受了WIV的研究氛围。在午休时间,研究所让几位优秀的师兄师姐与同学们共进午餐,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帮助大家明确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对WIV的了解更进一步。午饭过后,王曼丽研究员为大家讲解研究所的招生计划,研究所还为同学们提供了精美的伴手礼,同学们对研究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生在WIV标志后合影


王曼丽老师向大家介绍研究所的招生概况


至此,队伍在WIV的参访活动告一段落。休息片刻后,队伍前往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先后参访了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鼎康(武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李思为大家展示公司的研究间概况


  



至此本次研学活动的行程全部完成,大家收获颇丰,并各自撰写了感想。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生物技术领域的学术发展情况,也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企业获得的成就、运营方式和规划展望,与各领域的学术大咖面对面接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开了视野,学到了知识;了解了自己本专业所学可以如何应用,如何造福社会,更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生物学的信心和决心。



 

生态学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 动植物标本馆 | 生物学通报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进入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