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学子园地» 新闻动态
详细信息
铭记历史,青春担当!纪念大会上北师大生科学子“接受检阅”!
    2025-09-04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旌旗猎猎、礼炮轰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铿锵话语穿越时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不仅为这场国家盛典注入深沉的历史厚重感,更凝聚起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这庄严时刻,有一抹青春亮色格外动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们,以广场合唱团成员和志愿者的身份,深度参与纪念大会服务保障工作,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我校207名师生自今年5月起便投身筹备,在上级有关单位与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党中央和北京市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务,让 “北师大名片” 在天安门广场熠熠生辉。


北师大广场合唱团、志愿服务团队合照


北师大广场合唱团合照


北师大志愿服务团队出征照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当经典抗战歌曲的旋律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生命科学学院9名师生在合唱团队伍中,正以独特的 “科艺融合” 风采传递信仰力量。从《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的悲怆缅怀,到《保卫黄河》的必胜决心,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到《请你检阅》《歌唱祖国》的自信豪迈,一曲曲经典在他们的演绎中,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歌声里,是对先烈的深切追思,是对和平的真诚呼唤,更是当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的铿锵誓言。自5月10日北师大广场合唱团集结以来,历经117天不间断的专业训练、体能训练、站姿训练、神态训练,数千遍的反复练唱,人均训练时长达240小时,他们用歌声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致敬历史、不负时代的青春答卷!



生科院广场合唱团队合照


如果说合唱团的歌声是纪念大会的 “精神注脚”,那么坚守在各个岗位的志愿者,便是保障大会顺利运行的 “隐形基石”。学院4名志愿者分别驻守东南观礼台和前门东路停车场,用科学的组织能力与温暖的服务态度,筑起一道高效有序的保障防线。这份从容与专业的背后,是近两个月的高强度备战。自7月底起,生科志愿者开启了 “全要素、多维度” 的专项训练——从 “动员破冰” 凝聚团队共识,到 “通用培训” 学习礼仪规范与应急处理;从 “岗位实训” 模拟引导流程,到 “体能训练” 应对长时间值守;从 “实地踏勘” 熟悉场地细节,到 “全流程演练” 磨合协作节奏,人均100小时的训练,让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指引都形成 “肌肉记忆”。


生科院志愿者合照


生科院志愿者在进行协调、指引工作


生科师生的青春志愿之声

唐如春


对于北师大合唱团的90位同学而言,这117天的合唱训练,就像上了一堂最长、最生动的“思政课”,他们收获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是舍我其谁的担当,是深入骨髓的集体荣誉感。同学们用人均240小时的“战斗”,致敬了80年前那场伟大的胜利。他们用歌声,真正读懂了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是“团结就是力量”。抗战精神,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流过的每一滴汗、唱准的每一个音,是咬牙坚持的每一分钟。这种精神的传承,就在这看似平凡的坚持中,完成了新时代的交接。


赵寅初


多年以后,回望这一路,我仍会回想起在天安门广场中央那个遥远而热烈的上午……

作为一名从未接触过乐理知识的“小白”,看着那密密麻麻的音符,我想到的不是退缩,而是“如果需要,我今晚就回去学乐理!”。随着专业训练的进行,我对五线谱越来越熟悉了,对每首歌的情感也更有体会了。接触《松花江上》的第二天,东北沦陷的画面、三千万同胞被迫流浪的景象赫然浮现在我脑海之中,随着歌曲情感的推进“九一八!九一八!”,湿润的眼眶、悲愤的声音、战栗的身体,这是我油然于心对同胞和先烈的缅怀、对侵略者的控诉!“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在太行山上》凝聚了全民族抗战的钢铁意志,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先烈们的爱国情怀触动着我,“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正义必胜的信念感染着我。《保卫黄河》是情绪最为激昂的一首歌,“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年轻、都很激动,一激动就会越唱越快”,指导老师这样提醒我们。演唱这首歌时,黄河就在眼前,而我唱响着保家卫国“必胜的决心”!指导老师说,“看你们最后唱《歌唱祖国》时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真的很受触动”,事实也如此,大会当天最后的欢呼时间是最长的,我们合唱的声音也是最嘹亮、最感人的。

最后,有幸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对我来讲是一份珍贵的记忆,它会时时刻刻提醒我: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即便力量微薄,我也坚定地想要为“我们新的长城”筑上我的“血肉”!


贾康宁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我以大学生合唱团成员和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双重身份参与其中,我站在离军乐团最近的点位接受检阅,与战友们共同完成暖场任务,内心满是自豪与激动。

9 月 3 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庄严神圣。我们用歌声诉说历史,从《松花江上》追忆抗战起点,到《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展现全民抗战的坚定决心,最后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串联起八十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每一段旋律,都诉说着和平的来之不易。

作为新时代青年,当看到参阅的先进武器装备时,我深感祖国的强大。我们定会铭记历史,从先辈手中接过责任与担当,以青春之我,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李俊霆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很荣幸自己能够站在天安门广场,紧贴祖国的心房。当唱出《松花江上》,当看到战机从头顶呼啸而过,当听到阅兵分列式结束后观众席此起彼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眼眶湿润,此时此刻,这种情绪无以言表。这是国泰民安的具象化,这是先烈们一定愿意看到的景象。

当许多声音汇聚到一起,顺着同一个节奏起伏,朝着同一个音符奔赴——每一个独立不同的我们像被无形的线编织起来,突然有了一种让人心里发暖的力量。为了这八分钟的演唱,我们付出了四个月的努力,每一份努力时的回忆都被我们小心珍藏。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个瞬间,我会想起此时此刻的心潮澎湃。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个瞬间,当我回看自己的过去,我可以自豪地讲:祖国的富强有我的一份力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许云宣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终于,在《歌唱祖国》的旋律间,在和平鸽与万千气球的衬托下,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像的注视下,纪念大会圆满结束。我何其有幸参与到这次广场合唱任务啊。

不由得想到:第一次动员大会,知晓活动大致内容时的欣喜与光荣;第一次全体训练,在三千人的合唱团之中听到《保卫黄河》时的震撼;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演练,听到国旗护卫队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滚滚而来的礼炮声时的崇敬……

彼时,我立于纪念碑下,看着碑身上浮雕着的每一个英雄先烈,历史故事在脑海中一一重演;此刻,战旗方阵缓缓驶过,“杨靖宇支队”的旗帜映入眼帘,顿时热泪盈眶。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紧贴祖国的心房,看着强大、伟大的军队逐一经过,接受人民的检阅,心中倍感自豪,我与群众们一起呐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和平鸽与蓝天相衬,胜利歌声响彻云霄。一片羽毛轻轻落下,拾起,放在掌间。洁白无瑕,轻若无声。这就是和平的模样。


姜欢桐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月三日的天安门广场,晨光刚漫过城楼檐角,耳机里返送的合唱声便裹着风钻进耳朵。那声音里没有技巧的刻意雕琢,却藏着三千人胸腔里喷薄而出的滚烫情感——与六月第一次三千人合练时的生涩疏离相比,此刻的歌声像拧成了一股绳,紧紧拴着每个人与祖国的心跳。

起初,我凭声乐专业技巧衡量演唱,却被老师点醒:“声音太‘干净’,听不见家国情怀。”我反复录音练习,仍难寻歌声温度。直到观看《南京照相馆》,银幕上普通人守护民族记忆的模样,让我顿悟:我们的歌声是刺向遗忘的利刃,而非简单暖场。

九月三日当天,当最后一遍《松花江上》在广场回荡,我的眼前是排列整齐的受阅部队,抬头是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昔日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今日国泰民安的祥和,在歌声里盘旋交融。我们唱的不只是东北松花江的旧影,更是一个民族从废墟中站起的文明图景。

离场时,耳机里还残留着合唱的余韵,所谓铭记,是把历史唱进心里;所谓传承,是让这和平与正义的歌声永远回响。而我们青年人能做的,就是用最真诚的声音,把中国故事讲下去——这便是对先烈最深沉的告慰,也是对祖国最郑重的承诺。


任煜杰


从5月10日到9月3日,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完成了广场合唱这一光荣任务。四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做家国情怀,什么叫做团队精神。永远忘不了体能训练时,体院师兄为了让同学更积极地参与,为我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也忘不了专业训练时,艺传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悉心指导,纠正我们的发音,提醒我们的表情……犹记三次大演练,我们凌晨归来,仍能看到学活灯火通明,是老师在等待着我们归来,为我们递上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让饥肠辘辘的我们能够休息得更好。现在我都能回忆起9月3日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演唱《歌唱祖国》的时候,我挥扬着旗子,突然这一切感觉跟做梦一样,梦幻又不真实,却又能清晰地回想起每一个瞬间,每一个与90位同学,与带队老师们,同在的瞬间。


王昱涵


从5月10日接到任务开始,我们就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从校内到校外,从北航、北建大到军乐团驻地和天安门,每个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北航的杨乐乐老师让我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在北建大我们3000人第一次“合体”,在军乐团驻地的训练最为艰苦,在天安门的3次演练都在凌晨,解锁了“通宵”训练的全新体验。

终于,9月3日到了。24个小时没睡觉的我,在现场依然保持着高度亢奋。我想着自己代表的是中国青年的风貌,不能给国家丢人。当阅兵结束,即将唱响《歌唱祖国》时,我听到观众席里传来一声坚定的呐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句话直接触动了我的内心,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历史虽然已经慢慢走远,但我们不能忘记。作为中国青年,我们应该做到:“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吴涵玥


始于期待,终于澎湃,一次光荣,一生荣光。

我记得首次集结的初夏晚风,第一次郑重地上交手机,走出学活时夜深人静,正如此后每次外出训练半夜归来,而我也自此走进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记得首次外出训练的北航礼堂,杨乐乐指挥一点点教我们向歌声注入力量,合唱《松花江上》时我热泪盈眶,正如在天安门广场亲见迎空振翅的和平鸽,《歌唱祖国》的自豪里猛然有了哽咽。

难忘十九岁的仲夏,暑期学校、科研活动、社会实践交叠涌入,为了保障训练,我必须做出取舍,责无旁贷;合练前夕突发疾病,为不影响合练效果,我选择咬紧牙关,带伤上场。所幸这回,我跑赢了时间,也因此收获了最充实的夏天。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永不忘八十年前,英雄的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精神光辉映照至今;永不忘历史警示,我们唱出悲怆唱出坚勇唱出缅怀,是在向全世界唱出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爱;永不忘恢弘阅兵,战旗猎猎钢铁滚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而我们,紧贴着祖国心房,更誓赓续这伟大使命。


甘庆丰


从接到任务到9月3日——整整八十个日夜,我们经历了系统的志愿培训、深入的思想学习、定期的体能锻炼、集体的主题观影和庄严的誓言书写,每一次任务完成,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每一次辛苦训练,都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何为信念。

我们见证过天安门广场凌晨的静谧,目睹长安街映着星光的夜晚,曾在演练时在暴雨中向观礼人群挥手致意,也在9月3日当天沐浴过破晓时那缕温暖阳光。我的岗位位于前门东大街,负责引导和欢迎观礼嘉宾,虽然是个“小角色”,但每当看到嘉宾们回应以热情笑容、听到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辛苦了!”,所有的汗水与努力,瞬间化作值得。

礼炮轰鸣、步伐铿锵、战机掠过长空、歌声回荡城楼……那一刻,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而自豪地感受到:我的身后,是一个强大的祖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不忘历史的使命,更拥有开创未来的担当。这段经历注定铭刻于我青春记忆中最光荣的一页,也必将激励我向前、再向前。


韩子宜


从礼仪学习到体育锻炼,从讲座培训到实地演练,亲身参与到此次重大专项任务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国家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和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会记得演练的雨夜,我站在我的点位向观众们挥手欢迎,我会记得凌晨三点的地铁站所有志愿者围坐一起等待返程,也会记得万籁俱寂的深夜,第一次亲耳听到礼炮声的震撼,“此生无悔入华夏”,能够成为此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志愿者,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能够成为中华儿女,我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


刘茂顺


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在东红低3观礼台上,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展现国家威严与民族精神的大会,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教育和鼓舞。

通过现场服务,我深切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历史规律,指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

作为新时代青年和科研工作者,我将牢记总书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号召,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这场志愿服务经历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使命担当,必将激励我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力量。


苏元博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从第一次培训到9月3日刚好80天,这些日子里我和其他志愿者们一同经历了连续的培训、凌晨的演练,一起练习过起立转身的节拍和挥旗的节点。

纪念大会当天,我和在场所有人一起挥舞红旗共同歌唱,当一同面向国旗唱国歌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这次阅兵是对抗战伟大胜利的纪念,也展现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能作为志愿者,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感到无比振奋。总书记勉励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作为青年博士生党员,我们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磨炼本领,敢于担当,也要厚植国家情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八十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与一代代青年始终如一的使命担当。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复兴任重道远。未来,生科学子将从抗战英烈的事迹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把在纪念大会中的收获转化为科研报国的动力——既要在实验室里扎根生命科学领域,攻克技术难题、守护生命健康;更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 “生生不息” 的科技力量,让和平的种子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生态学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 动植物标本馆 | 生物学通报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进入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