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正成为塑造时代新人、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为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2025年4月2日上午,由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主办、生物系教师党支部承办的“跨学科视角下的生命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暨“生生不息”二级党校专家讲座在生地楼116会议室举办。会议邀请清华大学校级教学督导专家、课程思政示范教师裘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阚维副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系主任邓文洪教授,以及生命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李诺副教授做专题讲座。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及学院教师代表等四十余人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商瑜主持。
讲座伊始,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天明教授代表学院党委对四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谈到学院要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从教育家精神、实践育人等角度深挖生命科学课程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成才。
讲座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系主任邓文洪教授以“探索自然、锤炼品格——生物学野外实习中的思政教育”为题,介绍了教学团队在小龙门野外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保护与家国情怀、野外调查与科学精神、科研训练与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与集体精神、不畏艰苦与专业素养的做法与成功经验。
清华大学校级教学督导专家、课程思政示范教师裘莹教授以“教学创新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题,介绍了清华大学思政课建设的工作体系与经验,以及对课程思政和好课堂的理解与思考。她谈到,育人的教育家不只追求好互动、好气氛、好表达,需要追求科学性、思想性、创新性;不只展示盐入水的样子,主要理解盐入水的过程;不只追求加入盐的多少,要探索加盐的恰如其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阚维副教授以“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策略方法”,介绍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内涵意蕴、理论基础和策略方法。他指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学科德育,包含知识、课程、教学与学习四个核心要素,并强调要往深处寻、向宽处行、在高处立。同时,阚老师还介绍了教育学部课程思政建设“三准备、两路径、六内容”的成功经验,并展示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情境法、两难法、案例法、人机对话法和问题解决法。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李诺副教授介绍了“科学学科思政教学的评价工具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详细展示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测评维度、量表选取与修正和信效度分析等开发流程与初步测评结果。该课题是学院党委课程思政委托课题,旨在开发一种适用于理科的课程思政评价量表,为我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四个专题报告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交流经验成果、激发思想共鸣、赋能实践创新发展新路径。专题报告后,与会教师围绕我院生命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进行了提问与深入研讨。与会教师表示,此次研讨会既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经验交流,也是前沿性学术分享,内容涉及面广,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生命科学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教育教学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